关于“老赖”(即失信被执行人)的问题,存在一种误解,认为只要拖过5年,不良信用记录就会自动消除,从而万事大吉。这种看法是错误的,并且后果十分严重。以下是几个关键点来澄清这一误解:
- 信用记录的保存期限:在中国,根据《征信业管理条例》,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确为5年,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计算。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5年后所有后果自动消失,尤其是对于老赖来说。
- 执行时效与信用记录不同:即使不良信息记录可能在5年后不再展示在个人信用报告中,但作为失信被执行人的身份,并不会因此自动解除。法院的执行时效虽然也有限制,但在执行时效到期前,债权人可以申请延长时效,这意味着债务问题并不会自动解决。
- 持续的法律后果: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后,会面临一系列限制,包括但不限于限制高消费、限制乘坐飞机高铁、限制贷款、影响子女就读私立学校等。这些限制不会因为时间推移自动解除,必须履行完法定义务后,通过法律程序申请撤销失信人名单。
- 社会影响与信誉损失:长时间未履行还款义务,除了法律上的惩罚,还会对个人的社会信誉造成持久伤害。即使不良信息记录消失,曾经的失信行为仍可能在特定范围内留下痕迹,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、社会评价等。
- 积极应对才是正道:面对债务问题,最明智的做法是积极沟通债权人,制定还款计划,或寻求法律援助,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。一旦条件允许,应尽快履行还款义务,避免成为或继续作为失信被执行人。

总之,拖过5年并不能让“老赖”万事大吉,反而可能会因为拖延而加重后果。正确处理债务问题,积极履行法律义务,才是摆脱困境、重建信用的正确方式。
原创来源:91转随记 » 老赖只要拖过5年就没事万事大吉?别逗了后果很严重